離開法然院後,我們走路到這裡,準備搭公車來去永觀堂~聽說那裡的楓紅超美又爆多的啊~
下公車後步行一段路~
沿途都有溫暖的陽光相伴,雖然很冷~可是日本人怎麼不怕冷哦,穿這麼少啊~
不知道這些竹簾有什麼意義耶~,好特別的設計~
據說從平安時代起就以"紅葉的永觀堂"聞名的"永觀堂",是京都屈指可數的紅葉名所,
紅黃橘三千株各色楓樹遍佈寺內,加上該寺因為地形的緣故,境內建物產生了高低差,與遍佈其間的
楓樹形成絕妙的構圖~
才剛走到永觀堂入口處前,就看到有幼稚園的車返回,原來這裡有一所幼稚園耶~
趕快購票入內參觀吧~看到這麼美的楓紅,我們已經忍不住想快點進去裡面拍照啦~
我們要快點把握時間進去拍楓紅及參觀"永觀堂",因為現在已經下午3點多了,
永觀堂前的紅葉枝幹相疊,意外形成一條紅葉廊道,這裡的楓紅真的名不虛傳啊~
永觀堂又稱禪林寺,寬闊的院內,釋迦堂、開山堂、御影堂以回廊相連~
依山而建的永觀堂以"御影堂"為中心,各殿宇間有迴廊相連,御影堂供奉該宗派的祖師法然大師,
左側的"阿彌陀堂"則供奉阿彌陀如來像,因為呈現面部向左稍微,傾斜的奇妙姿態而被稱為"回望阿
彌陀",御影堂後方有通往"多寶塔"的石階,從多寶塔的位置可以遠眺市區,往下近看諸堂宇間的紅葉
更是一絕~
據說永觀堂每年秋季還會開放夜間燈飾照明,屆時滿山紅葉和紅葉掩映下的殿堂、寺塔和倒映
在池水中的紅葉倒影,給人以一種難以描述的東方寺院美。因而永觀堂又有「紅葉永觀堂」的別稱~
禪林寺俗稱永觀堂,岩垣楓葉等約3,000株楓葉樹遍佈寺院,自古以京都屈指的賞楓名勝聞名~
才在永觀堂入口處,我們就被這些爆紅的楓紅吸引震懾住了,快門按不停啊~
禪林寺(永觀堂)坐落於形勢高低不等的山丘上,必須配合這地形配置各座殿宇,也因此造成了
禪林寺獨特的風格~這些殿宇有許多都是頗具歷史性的,例如唯有在城堡或大名宅第才可以見到的總
門及中門、保存禪林寺的正尊阿彌陀佛像的阿彌陀佛堂、格式設計如同五重塔的"多寶塔"、有「松
鳥圖」及「群仙圖」等著名門畫的書院造方丈(釋迦摩尼堂)等,都是重要的歷史建築~
殿宇之間以稱為「臥龍廊」的走廊連接,是因為臥龍廊是順著山的斜面所建,可以體驗彷彿在龍的身體
裡面行走,是唯有來到禪林寺才可體驗的獨特經驗~
只是在這裡要拎著鞋子入內參觀,全程走在硬硬的木質地板上,而且天氣又那麼冷,腳丫子其實是很不
舒服的耶~雖然也是可以選擇在外走,但是都來了,當然要更貼近這裡體驗一下囉~
這裡的楓紅果然名不虛傳,真的很多又很美~
堂院之間傍山而築,架構之龐大,每一個迂迴,每一個轉折都能瞥見紅楓的各種姿態,有的攀著屋簷,
黄昏時分陽光依然閃爍動人~這些楓紅在光影移動間,葉脈清晰迷人更添幾分姿色啊~
永觀堂不僅是歷史文化建築,禪林寺(永觀堂)另外也有值得觀賞的景點包括:悲田梅、三鈷松、水琴窟
及辯天池等~據說永觀最後再也等不下去,就將梅樹的果實送給了貧窮的病人,這顆梅樹則被稱為悲田
梅~三鈷松的三鈷則代表了智慧、慈悲及真心,它的樹葉分成3辦,是顆非常珍貴的松樹,傳說
只要拿著這松樹的葉子就可以得到3種福氣~
這裡就是水琴窟~
水琴窟是產生悅耳的擊水聲音的樂器也是裝飾,用於日式花園或庭院,其聲音如此纖細、
柔美又清澈、靜謐,像是來自地底的聲音~辯天池是楓葉名勝,秋日楓葉隨風飄舞,美不勝收~
左往臥龍廊~右往阿彌陀堂~
超過五百年歷史,廊道屋脊如盤繞向上龍脊的臥龍廊~
在永觀堂內繞走了一大圈後,終於步出永觀堂囉,提著鞋子走了好久,真累啊~走到腳痛啊~
來去多寶塔走走~
時間愈晚真的愈冷啊~
天色漸暗,也差不多時間準備離開永觀堂囉~
上個洗手間後,我們大約4點半準備離開永觀堂~
離開永觀堂前拍個照紀念一下吧~
坐公車去,準備來去四条河原町逛逛吃晚餐去囉~